夢想與享樂之間的差異
2007年12月18日 星期二
轉錄文章by Magita
先講一下打工度假的基本知識好了
Working Holiday Visa是一種簽證
允許持有者(一般為18~30歲年輕人)入境該國並生活一年
你可以在當地工作、進修或觀光
目前開放給台灣年輕人該類型簽證的國家只有兩個:澳洲和紐西蘭
美國沒有,所以去美國做工時旅遊的不叫Working Holiday
我不知道原波有沒有實際到過澳洲生活那麼久
因為文章中拿來對照的都是美國的情況
事實上這兩個國家在某種程度上有很大的差異
以澳洲來說,一個小時稅後10塊澳幣的工資
如果能找到正職
其實生活可以過得不錯
澳州政府不希望貧富差距太大造成犯罪率過高
所以薪資越高 課的稅賦會加重許多
超過規定時間還想開店賺錢 一樣會課重稅
這部份比較接近北歐的制度?
(當然這也導致"所謂"澳洲人比較懶惰的問題)
雖然物價比台灣高 不過薪資比例更高
而且對工作種類沒有任何限制
全憑背包客各顯神通
我有好幾位朋友也在辦公室當過OL、財務顧問或工程師
但是原波說得沒錯 背包客做的工作多是勞力性質
當然在澳洲也可以打黑工
不過被抓到就會被遣返 而且很可能終生不得踏入澳洲境內
當初在Salary板波那一篇文章
純粹是因為第一位發文者的標題以:「這玩意不值得!」來結尾
文中描述的打工度假經驗 跟我自己以及旁人的簡直是兩種不同的體驗
才想要發文陳述自己的經驗 提供另外一種觀點
因為發在Salary板,於是以薪資的內容破題
但是,Working Holiday宗旨上根本不是以賺錢為目的
目的是旅遊、體驗當地文化,賺錢只是作為旅費的補貼
對大部份年輕人來說(當然批踢踢板友臥虎藏龍,可能不會苟同)
想要靠自己的力量在國外生活一段時間
Working Holiday其實是最快而有效的方式
比起在台灣投入職場存錢 再到國外遊學快得太多了
(而且工作環境真的不會比較差)
何況澳洲也有著名的國際志工組織 在這一年內想參加的人也隨時可以參加
當然澳州政府並不限制想賺錢、移民的人申請
而也的確有人透過Working Holiday達到以上目的
不過我可一點也不鼓勵這樣的行為
至於收穫
其實重點根本不在讓我一個念社會學 畢業後又不務正業的人
進化成現在可以年入百萬的事實
反而是一種心靈上的體驗?
當然這東西無法量化
而且某些騙子也有同樣一套說詞
不過我實際體驗過 然後認為這樣的經驗對台灣年輕人是有幫助的
所以才會積極地鼓舞有這個念頭的年輕人去嘗試
主要會遭遇三種反對
1.這太冒險了
2.這太浪費時間
3.你自己爽就好 不要講出來害別人
承受風險跟吃苦這兩件事
真的沒有那麼可怕
Working Holiday幫我學習這件事
以前我是進電梯都要靠牆才安心的貪生怕死之徒
但是旅程中我們只為了看一眼巨大的紅色石頭
就敢開著一台爛車往荒漠闖去
我明白許多人希望能安穩地度過此生
但是安穩在未來可能根本不可得
隨機應變、遭遇挫折就克服,然後繼續往前走
這才是現代年輕人應該具有的能力(當然不只Working Holiday可以培養)
現在回想起來
最深刻的回憶都是旅程中那些無法預期的意外
時間有沒有被浪費掉
純粹看你怎麼認定這一段體驗
如果你打算平步青雲過完此生
一年的延誤很可能就打亂整個計畫
或是從此被獵人頭公司從菁英的名單裡劃掉
但是人生不是只有賺錢把生活過得舒服這種選項
有人選擇從北京騎腳踏車去巴黎
有人選擇從101頂樓跳下來
每一種選擇都有各自的精彩
只要自己認定「我這輩子能做這麼一次 真是太棒了!」就夠了
我到死之前 一定會覺得 能去澳洲Working Holiday真是太好了
至於我的Working Holiday經驗
別人不見得可以複製
也許大部份年輕人在這個年紀可以擁有更精彩的生命經驗
Working Holiday也不是甚麼最了不起、非去不可的選項
但這不代表我不能大聲嚷嚷 告訴大家這玩意有多棒
然後像我這種又胖體力又差的人都辦得到
大部份人也許可以做得比我更好
這是多元社會才能百鳥齊鳴的美好不是嗎
我們的書到現在賣了五千本
表示可能有五千個年輕人有出國闖闖的念頭(扣除那些買來笑一笑的強者)
這其實一股不小的趨勢
也許以後也會跟韓國、德國與日本的年輕人一樣
台灣成為打工度假者的大宗之一
如果Working Holiday只是去澳洲當該國的廉價勞工
這些國內薪資水準很高的國家 為甚麼又會跑出這麼多年輕人到澳洲呢?
也許只有嘗試過這項體驗的人可以回答吧
當我站在某個旅遊書裡面沒有寫的瞭望台
遠眺對面的山系時
看著告示牌解說 忽然意識到那就是以前地理課本唸過的大分水嶺
還有在餐車打工的時候 跟隔壁那位開朗樂觀的員工聊天
竟然是紐西蘭的毛利人
真是心花怒放了起來
有些人選擇在腦子裡理解某些事物就好
有些人則會在那些事物成為眼前的事實的時候興奮地無以復加
也許這是有些人喜歡旅行 有些人喜歡逛網路的差別
沒有什麼對錯 互相尊重就好囉
--
轉錄文章by Star07
working holiday門檻要英文,英文ok的學歷基本上不會太差,
另一個條件是家裡經濟沒負債沒人需要照顧,不然親人臥病豈能遠遊?
以中人之資,人生精華的兩年,沒有負擔,可以專心學習的一年時間,
選擇一走了之,拿去洗衣服折棉被,打工郊遊
(OS:分析WH的成分,60% 垃圾工作,40% 玩樂,不就是這樣組成的嗎?)
好像挺多人覺得有意義,拜託勒~
那是因為大多數年輕人每天就在打b,逛街,唱歌,看電影,
在好姊妹的貴婦下午茶,在好鹹濕的比基尼PA,
就這樣混吃等死,在每天的渾渾噩噩中消磨青春,
該檢討的是為什麼自己平常的生活這麼頹廢,頹廢到近乎報廢,
而不是反過來強調在Working Holiday的日子多有意義!
某M說學長月入數十萬台幣,我們說稅前15萬台幣就好,年薪是10萬美金
我哥倫比亞 EE碩士 的同學,等簽證的時候,年薪大約是6萬美金,
你學長是在哪家公司上班要不要報一下? 有機會10萬美金的那幾家,
除了你手指數得出來的幾間名校畢業,甚至光有名校出身還不夠
要名校裡面非常優秀的才有機會,而且他們通常有美國公民!
這個例子匪夷所思,拜託不要道聽塗說或是故意誤導別人
而Working Holiday,只要折棉被,換床單,泡咖啡,做這種誰來都行的事
卻多得是留學生要一邊打工到半夜,辦事情被老外表到吐血
還得熬夜完成跟別的拼得要死的全職學生一樣份量的作業和報告.
不要把去WH想得多了不起,也不要把WH遇到的問題想得多難,
WH碰到問題,只代表在台灣是個弱雞,就像有人老是在說:
去當兵會練體力,學到做事和抗壓性.
那只代表那傢伙進去之前,是沒有運動習慣又一點基本能力都沒有的草莓族
所以拜託去WH的先生,自己自我感覺良好就算了,請不要誤導大家.
WH真的要去大概去三個月吧 ~ 去兩年根本是浪費 ~
兩年國內工科碩士都唸完了,新人都升SENIOR了,出國唸快的話也回來了...
有心,多得是挑戰自我的機會,而且這種磨練和成長比去WH有意義得太多 ~
想出國,直接出國唸書啊,沒錢,也可以帶種點打工拼獎學金~
選擇WH的人大概都沒有那種拼功課的狠勁就是了,
WH不就是標準的"0 難度工作"+"玩樂";
把出國+做垃圾工作美化一番,其實內涵沒挑戰性到極點,
唯一勇敢的地方,也只有敢承擔放棄的風險而已,不過說實在的,
本來不到三萬五的工作,滿地都是,連卡位都沒有必要,
可以說,連唯一值得一提的放棄的勇氣都考驗不到,
不過這群人倒是津津樂道於宣稱自己面對挑戰可是很勇敢的喔,哈哈
第二,不要把"夢想"掛在臉上為自己貼金,
還一副受害者嘴臉大喊"在台灣夢想是狗屎"因為這種想法根本大錯特錯!
台灣多的是認真努力,追逐夢想而被當成榜樣的年輕人,
王建民,林義傑,NY現代舞團的許芳宜,非洲行醫的連家恩,
其他默默打拼的人,多不勝數!
他們為了自己的夢想,付出了多少的汗水和努力,才有今日的成果!
他們追求的是什麼?
是出國玩樂,然後把自己去了哪裡哪裡,
碰到毛利人說了什麼什麼,寫出來很得意嗎?
這種事情,不是無但如之流,寫在書上,驕其未出國的同胞的嗎 ?
我誠懇的拜託你,搞清楚"夢想"和"享樂"的差別!
WH 之所以被批評這麼多,是因為
它是以一群不需負擔家庭責任,社會責任的年輕人的"享樂"為主體
就像有些公子哥說他喜歡開PA玩跑車美女,他當然也有權利主張享樂的人生夢想
他當然也可以說,開名車兜風是多新奇的體驗,追名模受了多少挫折,
這些人如果低調點,我們是不會說什麼啦,不過要是大張旗鼓的宣傳
還抱怨台灣是個容不下夢想的地方,大家不罵上兩句唾棄一番,也挺難不是?
如果現在是學生的話,我認為:
WH文就跟那些推信用卡的廣告,老是告訴你年輕就是該揮灑青春
年輕就該追夢,該買哈雷,該環遊世界去實現願望;
不知道大家看到那個廣告的感覺是什麼,興起一股要大刷特刷,完成夢想的慾望??
George Mary ~~~ 阿借錢真容易,
Working Holiday ~~~ 出國玩真容易
你的青春就跟信用卡一樣,不看緊荷包,是會刷爆的,
青春不等人,不善加利用一分一秒,時間過了就沒了,何況這種算年的時間支出!
現在國際交流頻繁,歐洲為了跟美國搶學生,很多組織和協會都有獎學金,
其他也有學校的,語言夠,成績夠,都不難
輔仁就有去歐洲的一年交換,還提供上百萬獎學金,
更不要說台清交政這些好學校每年都有交換學生,去各地的頂尖大學!!
不要幻想Working Holiday什麼出國的考驗,挫折,擔當,勇氣,
那些都是屁,你都有了的話,就拿出你的擔當,承諾自己認真去上課,拼命的唸書
你如果真的有這種放下國內一切的決心,那就割捨不必要的交際應酬,
把自己的功課唸個書卷,多學幾種語言,
多得是可以讓你交換學生和拿獎學金出國深造的機會 !
---
有的時候人總是把事情想的太美好,
忙著抱怨身邊的環境和資源,
但卻很少檢討自己...
看完這一系列的文章之後,
突然有一些從前沒想到的感覺。
夢想,夢想...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行之。
到底是自己想做的事情,或真的是深藏已久的夢想?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