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名狀

2008年1月2日 星期三

投名狀海報5(綜合版)

以下有雷喔--小心小心小心防雷






超好看,但是好悶啊。
因為電影裡沒有一個主角是壞人...
大哥想要的是給百姓好日子過。
二虎只想照顧兄弟們不再餓肚子就好。
傻傻的三弟想的只是投名狀的兄弟情誼。
因為想要的理想不同,最後才走向這麼令人心碎的結局。

很多人覺得龐青雲(噴射機李飾)是為名為利不顧一切,
犧牲兄弟之情也在所不惜,
但我不覺得是這樣的。
並不是出一隻嘴嚷嚷著要守信就能救百姓好嗎,
一開始立投名狀的時候只有他對俘虜有所表示。
後來竟然敢向太后要求蘇州免稅。
他也是在忍耐的。
亂世需要的是奸雄不是仁者,
總要有人忍辱負重去做這些骯髒的事情吧?
唐太宗還殺了自己的親兄弟咧。

二虎(華仔飾)是個善良的莽漢,
把部下都當作親兄弟般對待,覺得答應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重情義(主題曲一定是情和義值千金)
當然這種個性做朋友是很好啊,
但現在是在打仗啊大哥!
戰場不是單純俠義的羅賓漢能生存下去的地方啊。

三弟(金城武飾)是個天真的帥哥(羞)
腦子裡只有義氣二字,
大哥是對的! 眼淚說明他內心的拉鋸和痛苦。
但他仍然相信龐青雲會帶領他們走向正確的道路。
最後的背叛卻成為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他們誰錯了?
沒有人,這就是這部片最令人痛苦的地方。
人總是想要找一個目標來發洩自己的不滿啊。
要是我是龐青雲,應該也會選擇犧牲二虎,
他太得人心。
不殺他,軍隊就不會完全的服從,沒有軍力怎麼伏天下?
有軍隊才有權力,有權力才有辦法救百姓。
不殺他,朝廷的奸臣不滿意,
上面的人不滿意,他怎麼有辦法實行他的抱負?
我是否太冷血...囧

而且蘇州城主根本是個太sensitive的白痴(他長得很像鄭伊健)
外面的人進不來,裡面的人出不去
所以你就犧牲自己來結束這一切(相當符合太平天國的造神運動精神)
但是結果是怎麼樣呢?
讓自己的死忠4千軍士死於亂箭之下。
這種對敵人的信任跟逃避責任沒有什麼兩樣,
就是要戰到最後一兵一卒,才能算是真正的盡了自己的責任,
你這娘兒們!

說到娘兒們,雖然大哥二虎都愛女主角,
但我討厭她到極點.....提都不想提

總之這片真是沒有讓我失望。
陳可辛證明了他不是只能拍小品的愛情電影,
在大場面中交織的人性部份融合的超棒!
錢就是要砸在真槍實彈上,
配上弦樂和打擊樂就是很讚讚讚讚讚~
主角們的演技也都很到位。

看完之後一定要配杯啤酒才有那種惆悵感啊...

2 意見:

匿名 2008年1月27日 下午6:18  

投名狀其中一些人物個性刻畫淩亂.. 蘇州城主. 仔細想一下可笑.告知他是故意放進來的、煞有其事的比劃刀劍,撲到水池裏,來個羅曼蒂克死,想自殺,找個犄角旮旯自己解決,弄這個大義凜然顯得高風亮節,不明白 可能吸了太多鴉片燒壞腦袋 也就投名壯裏有.. 蘇州糧倉已空 城內到了人吃人地步 降的態度鬼詐 還不放兵出來搶糧 搶糧殺戮行為 趙二虎刀下多少無辜亡魂應該最瞭解.....

而趙二虎呢 當賊匪搶軍糧一段可見其殺人凶捍. 漁網一扔,小兵成了俎上魚肉 任另其宰割;為立投名狀冷血殺掉無辜百姓 殺人不眨眼睛; 屠城三天殘害百姓自覺天經地義. 殺人如麻的土匪頭子, 殺降現出婦人之仁, 因老大圍城一年吃糧吃到最後一天不得不死的敵人與其大講予腐義氣,哭死過去...導演思維真有意思. 有點不符合常理.不真實.不現實..

個性刻畫淩亂, 前後矛盾百出, 趙不相信這位大哥,一次又一次反龐,看似尊重的行為卻釋放出嘲諷的意味,釋放出惡毒的眼神. 無視戰爭謀略; 三軍之上,糧草先行;什麼是詐降;農夫與蛇;回頭圍城;防備後襲. 忘記圍城一年快要餓死的同袍為不義, 陷城外大屠場被城內人屠殺的戰場同袍於不義。

兵變 發餉 陷軍隊/戰爭/百姓於不義. 陷老大于不義, 會被控包庇屬下 疑擅自封賞者中飽私囊 陷兄弟于不義, 會被上頭清算 落個死罪 老大多番忍讓是守投明狀及顧全大局 基本上除了「或者大哥是對的」從來都不怎覺得趙把李當成大哥,或對大哥有半分瞭解及兄弟情, 所有是非就是趙先挑起來 卻在最後獨自救人, 邏輯混亂, 這個情景是為了表現主題一廂情願硬安上的, 行為更不像一個當了十多年匪首的人

匿名 2008年1月31日 下午5:38  

哇這也太多字的回應了,
整個用心!
有關蘇州城主的部分整個就是我的心聲
此人根本是來亂的,
其實我不懂為什麼要加入這個角色,
瞎到不行...

趙二虎的部分原本我沒想那麼多耶,
你一說之後好像有點道理,
前半段殺人不眨眼的土匪
到後面突然變成大講兄弟情的正義之士?
而且這個兄弟情一開始的結義原因就很怪...

不過電影畢竟肩負娛樂觀眾這個使命啊
如果不為了主題硬安上這個結局,
似乎就少了點衝突感,
也就不那麼扣人心弦了,對吧~

你不喜歡這部片嗎,
無名的先生?